女籃敗日本,顯露中國籃球與世界差距大
在7月19日的中國女籃與日本女籃的亞洲杯半決賽中,盡管兩隊實力相仿,但比賽結果卻出人意料。中國女籃最終以81比90的比分落敗,無緣晉級決賽。
在這場比賽中,中國女籃的不足之處暴露無遺。最明顯的問題就是與世界籃球的脫節(jié)時間過長,使得我們在快速攻防轉換中顯得力不從心。日本女籃以快速推進和精準的三分球戰(zhàn)術為主,全場34次三分球嘗試中,竟然有16次命中,命中率高達驚人的47%。相比之下,中國女籃的三分球命中率僅為26%,全場23次嘗試僅命中6次。
特別是當面對對手這種犀利的三分攻勢時,中國女籃難以招架。整個比賽過程中,日本女籃通過快速推進和精準的三分球不斷得分。而中國隊雖然在內(nèi)線有所表現(xiàn),但面對對方輕松的三分回擊,即使得分再多也難以追趕。
盡管大殺器張子宇在本場比賽中表現(xiàn)出色,14投7中貢獻了17分和9個籃板,但相較于她平常的八成以上命中率,今天的表現(xiàn)略顯低迷。她的活動范圍局限在禁區(qū)內(nèi),讓對方在外線有了大量的空位投籃機會。
事實上,雖然日本女籃此前兩次不敵中國隊,但此次他們的教練明顯找到了應對中國女籃的戰(zhàn)術方法。無論是內(nèi)線的得分還是外線的三分,中國女籃都沒有表現(xiàn)出足夠的效率來抗衡日本隊的進攻。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不僅存在于女籃隊伍中。在男籃隊伍中,同樣存在對大中鋒的過度迷信。認為僅僅依靠身高這種絕對優(yōu)勢就能贏得比賽。然而,在當今世界籃球的舞臺上,大中鋒們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高個子”,而是技術嫻熟、靈活多變的球員。如文班亞馬和約基奇等球員,無論在內(nèi)外線都有出色的表現(xiàn)和防守能力。
相較之下,盡管中國隊有楊瀚森這樣的年輕球員作為首輪秀入選國家隊,但他目前在球隊的角色相對較為有限。他在去年僅是中國隊的第三中鋒,而且本賽季的持球控場能力還有待加強。在夏季聯(lián)賽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他在體力上有些不足,這也應當引起國家隊的重視。
在教練層面,我們也應尋求更先進的籃球理念和教練團隊。不能僅僅依賴老帥的指導,我們需要與世界籃球同步發(fā)展,與時俱進地更新我們的戰(zhàn)術和策略。只有這樣,中國籃球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