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國足問題在決策,非身體技術
6月7日深夜,北京資深媒體人楊天嬰在其社交媒體平臺上,基于中國足球隊在世界杯預選賽中的失利及他對北京地區青訓的調研情況,發表了一篇長文。他認為,球員們在比賽中的表現不佳,與他們的決策能力不足有著密切的關系。
楊天嬰在社交媒體上詳細闡述了國足出局比賽中的問題。他指出,在面對亞洲對手的壓迫下,中國隊員的防守顯得慌亂無章,進攻時缺乏明確的思路。他們常常選擇回傳或橫傳,一旦被逼搶就容易丟球。在對手的嚴密防守下,他們的傳球變得困難重重,前鋒隊員幾乎沒有任何進攻機會。這些問題不僅僅出現在這屆國家隊身上,而是長期以來存在的。
楊天嬰批評道,當我們批評中國足球急功近利時,我們應該思考這究竟與今天的輸球有什么關系。他通過自己調研北京地區青訓的經驗分享,指出急功近利的心態如何影響了球員的成長。他認為,球員們在比賽中的表現,其實從小青訓時期就已奠定基礎。今天他們在場上的表現,正是從小培養時所灌輸的。因此,今天的失敗,某種程度上源于他們從小接受的訓練。
在青少年足球培養過程中,大多數青訓機構、俱樂部和民間組織都以市場化為導向。這些機構需要取得好成績來維持名氣、市場和生源。因此,在選拔孩子時,往往更看重那些身材高大、力量強、技術好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在初期很容易帶領球隊取得好成績,從而獲得更多關注和資源。
然而,足球并不僅僅需要身體和技術。在足球場上,還有一種叫做“決策”或“決策力”的東西尤為重要。楊天嬰解釋道,決策力是指在復雜情況下,球員對場上情況的判斷、對技術的選擇以及對戰術的運用。有時,決策力是一種天賦。他曾在國安青訓部門看到一些視頻,這些孩子在身體和身高上并無優勢,但他們能預判球場變化、找到合適的傳球路線等。這種決策力往往被忽視,而那些身體條件好的孩子則更容易被選拔進入各級國少國青隊。
隨著歲數的增長和專業訓練的深入,孩子的身體發育會有早晚之分。那些小時候身材高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不再有優勢;而小學時技術出色的孩子也會面臨同樣訓練的其他孩子的追趕和超越。然而,那些決策力好的孩子卻會逐漸展現出他們的優勢。歐洲頂級球員之所以優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具有出色的決策力。他們能在被逼搶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通過靈巧的跑動繞開對手的逼搶并展開反擊。
在中國足球中,最大的劣勢并非身體和技術,而是決策力的劣勢。楊天嬰認為,我們在選拔球員時往往忽視了決策力的重要性。那些決策力好的球員沒有獲得更多機會,而那些身體條件好的孩子則進入了各級國少國青隊并最終成為中超球員。這就是急功近利的犧牲品,也是當前地方青訓的現實問題所在。
以巴雷西為例,這位身高不高的球員因其出色的球場預判、補位選位以及后場組織而享譽世界。如果他的青訓環境更強調身體力量而非決策力的話,他可能早就被淘汰了。但幸運的是,他的青訓環境更重視他的天賦。這再次印證了決策力在足球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忽視這一點的代價。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我們的青訓體系并重視球員的決策力培養以提升中國足球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