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高薪引爭議,潘粵明呼吁換人選。
在近年來,關于國足隊年薪的問題,網上討論之聲此起彼伏,很多人都在呼吁再降薪。這一現象或許早有預兆,正如演員潘粵明在公開場合對國足的批評一樣,反映出公眾對國足表現的不滿。
就在最近,前國腳徐亮在一次直播中為國足運動員的薪資問題發聲,意圖為他們辯解。然而,他的言論卻引發了更大的爭議。他義憤填膺地表示,國足不能再降薪了,否則將無人問津足球。他強調,國腳們的收入是青春飯,踢到30歲左右便要退役,因此薪資不能過低。他還舉了中國足球運動員與國際球員的薪資差距的例子,稱中國球員的薪資已經降至日韓球員的三分之一。
然而,觀眾的反饋并不買賬。有網友直言不諱地表示:“那就別踢了唄,省得繼續丟臉!”還有網友調侃道:“哥,您踢的那叫球?那叫養老?!边@些尖銳的評論反映了公眾對國足長期“高薪低能”的不滿。
潘粵明作為公眾人物,也在微博上多次發表對國足的批評。他質問一個不思進取的教練如何能拯救中國足球,并對國足在世預賽中的表現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的言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人們認為應該給那些沒有真才實學的教練和球員敲響警鐘。
國足的降薪歷史也并非首次。從2019年到2022年,國足運動員經歷了從“金元時代”到“限薪時代”的轉變,本土頂薪從稅前1000萬元降至300萬元。盡管降薪的消息出來后,球員們的不滿情緒顯露無遺,甚至有部分球員威脅要轉投東南亞聯賽,但這也反映了社會對國足高薪資與低成績之間不平衡的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足球降薪的背后有限薪令的影響。原本計劃將頂薪壓至200萬,但遭到了俱樂部的抵制后,最終妥協為300萬元。然而,這并沒有平息公眾的質疑和不滿。大家早已看清了國足的不爭氣,連續幾次沖擊世界杯失敗、亞洲杯無勝無進球等表現都成為了公眾討論的焦點。
與此同時,男足與女足之間的對比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盡管男足經歷了多次降薪,但其薪資仍然遠高于女足的頂額年薪。而且,男足在比賽中的散漫態度以及各種丑聞也使得他們的形象受到了嚴重的損害。相比之下,女足的拼搏精神和成績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和支持。
因此,輿論普遍支持繼續降薪,認為國足的高薪低能現象消耗了太多的社會資源。人們希望國足能夠用成績來挽回尊嚴??傊?,對于國足的表現和待遇問題,公眾的看法是復雜而多樣的。我們期待國足能夠真正地提升自己的實力和表現,用成績來回應公眾的期待和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