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控訴“白嫖”中國足球青訓,18萬贖身費引爭議。
近日,一起關于青訓退隊費的事件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名為“@張卓毅媽媽”的網民發視頻稱,她的孩子因傷病和訓練強度想要退出前國腳孫繼海創辦的“嗨球”青訓,卻遭遇到要求支付18萬元賠償金的困境。
據張女士透露,她與家人在2024年2月將孩子從陜西西安帶到大連,加入“嗨球”青訓。每天除了上學、寫作業,孩子的訓練時間至少長達4小時。在高強度的訓練下,孩子出現了“脛骨結節炎、髕腱炎、骨裂”等傷病,加上教練的一些不當言語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傷害,因此產生了退隊的想法。然而,當他們試圖解約時,卻被要求支付高額的賠償金。
張女士表示,此前他們曾與俱樂部簽訂了一份合同,但未拿到合同文本。這份合同規定了一次性簽到18歲的期限,違約金高達1000萬。在溝通中,俱樂部態度強硬,甚至出現了不接電話、拉黑、踢出群聊等舉動。張女士一家感到十分委屈,他們表示愿意為俱樂部支付合理的費用,但認為18萬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嗨球”青訓作為一家全免費的青訓機構,由前中國國家足球隊隊員孫繼海創辦。孫繼海曾表示,全免費的青訓是為了不將有天賦的孩子擋在門外。機構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公益贊助和政府支持,同時也有“嗨球”公司其他業務的營收作為保底。然而,當青訓機構面臨解約時,卻需要支付高額的賠償金,這讓許多家長感到困惑和不滿。
此事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有人支持青訓機構索要賠償金,認為解約就應該承擔責任;而也有人認為家長已經付出了很多,應該給予合理的補償。更有網友心疼那位12歲的足球少年,他的名字和“白眼狼”“毀約”等負面標簽綁在一起,讓人們對他的未來充滿了擔憂。
知名律師付建認為,從青訓機構的角度看,雖然以全免費模式運營,但存在培養成本。如果合同中明確約定了退訓賠償條款,且家長簽字確認,那么青訓機構有權要求賠償。但對于具體的賠償金額,雙方可以通過協商或向中國足協進行仲裁來解決。
這件事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中國足球青訓的理想與現實。一方面是公益初心,想為普通孩子打開足球之門;另一方面是商業邏輯,機構需要生存和遵循規則。最重要的是那個在球場奔跑的孩子,他的身體和心靈都受到了傷害。青訓培養的不僅是球員,更是能扛住壓力、懂得責任的少年。我們不應該讓“為你好”在利益博弈中變成“毀了你”。
當教與學雙方產生矛盾時,家長和青訓機構都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通過溝通、協商或仲裁等方式解決問題。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為他們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互動話題:你和孩子有沒有因為興趣班維權過?當教與學雙方產生矛盾時,你會怎么解決?請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經驗和看法。
綜合各家媒體的報道和網友的評論,我們可以看到這起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教育部門和相關部門也應該關注青訓機構的發展和管理,保障青少年的權益和安全。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對青訓機構的監管和規范,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