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AA可賺百萬,鼓勵更多赴美打球!
7月27日,NCAA的商業化進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這一改變非同小可。過去的NCAA曾堅守非商業化模式,而今,球員們卻能在球場上賺取可觀的收入。狀元弗拉格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一年就能賺取高達2800萬美元的驚人收入。這一現象不僅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也凸顯了NCAA強大的吸金能力。
相比之下,NBA球員在初入聯盟時,其薪資顯得較為有限。以弗拉格為例,他在加盟NBA后的第一年工資僅為1380萬美元,似乎有些“降薪”的味道。這種差距也引來了網友們的調侃,戲稱他為“降薪加盟NBA”,從而間接突顯了NCAA的巨大商業價值。
如今,越來越多的NBA球員選擇退選,轉而回到大學繼續他們的籃球生涯。這不僅僅是因為大學籃球能帶來豐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它還能為球員們提供更多進入NBA的機會。在美國的大學里打球,除了能獲得可觀的物質回報外,還能通過與美國籃球界的緊密接觸,增加自己的曝光度,為未來的NBA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年輕球員也開始踏入NCAA的征程。像王俊杰、趙維倫等國家隊成員,都已在NCAA的舞臺上嶄露頭角。其中,趙維倫作為一位控球后衛,擁有出色的籃球技巧和多年的旅外經歷,更是備受矚目。除此之外,還有淡厚然、朱正、郇斯楓、郇斯楠以及楊竣熙等混血或國內優秀球員也都在NCAA中有著不俗的表現。
這些中國球員在NCAA的經歷,無疑將為他們的未來鋪平道路。他們不僅可以在籃球場上證明自己,還能獲得美國大學的文憑,為未來的職業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相比在國內青訓隊的經歷,這無疑是一個更加理想的選擇。他們的經歷將激勵更多中國年輕球員選擇前往美國大學打球,進一步沖擊NBA。即使不能在NBA打出名堂,他們也能回到CBA賺取可觀的收入,或者憑借美國大學的文憑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綜上所述,中國年輕球員踏入NCAA的征程已經拉開序幕。他們的經歷和成就將為中國籃球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們期待著他們在國際籃球舞臺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為中國籃球爭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