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贊助國足告吹,誰受損誰受益?
編者按:對于比亞迪贊助國足的爭議,似乎背后隱藏了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一則關于比亞迪即將贊助中國足球隊的消息,在短短幾天內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這其中的聲音是五花八門的,有人覺得這是球迷的心聲,有人則認為大可不必將所有對國足的不滿都歸咎于贊助商身上,甚至有聲音質疑這是否有競爭對手推波助瀾,是水軍和黑公關的又一次聯手。
作為一個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同時也是一個長期支持中國足球的資深球迷,我對此事感觸頗深。這里我們有一些疑問,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
首先,是誰在攪渾這攤水?那些抵制的人到底在抵制什么?令人費解的是,最早曝出比亞迪贊助國足消息的并非來自比亞迪或中國足協,而是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一則公告。這讓人不禁要問,那些連被贊助主體都沒搞清楚就義憤填膺的人,他們的真實動機是什么?
從公告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比亞迪獲得的是整個“中國之隊”的合作伙伴權益,涵蓋了男足、女足、國青、國少等隊伍,而并非單單指的中國男足。然而,抵制者的聲音卻大多集中在討論中國男足該不該被贊助這一問題上。如果連被贊助的主體都沒搞清楚就盲目抵制,這真的讓人懷疑他們的真實意圖。
進一步觀察,我們發現這些抵制者中,有一部分是跟風者,還有一部分是習慣當網絡噴子的鍵盤俠。他們的言論高度一致,甚至在多篇報道和帖子下留下的都是相同的ID名稱和內容。這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們是否有組織、有預謀地引戰到比亞迪身上。
中國男足的國際賽場戰績長期低迷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即使如此,他們也從未缺過贊助商。那么為何之前沒有如此強烈的“抵制聲音”,而到了比亞迪這里卻成為了“被泄憤”的對象呢?
從比亞迪的角度來看,這次贊助除了能起到品牌推廣的作用外,最大的好處就是贏得一個履行社會責任的好口碑。雖然從商業角度看這筆交易可能算不上劃算,甚至有人認為比亞迪是在“抄底”中國足球。但事實上真相如何呢?據知名人士爆料,這筆贊助費將主要用于支持國字號隊伍的“留洋計劃”,是為了培養年輕球員而非簡單地將資金用于不爭氣的男足隊員身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原本真的對中國男足失望透頂的真球迷也加入了抵制比亞迪的陣營;而原本是為了抵制比亞迪而抵制這件事的人也稀里糊涂地共情成為了一名“準球迷”。這其中有許多人既不是球迷也不會去買比亞迪的車,那么他們到底在抵制什么?成為了他們自己都無法正面回答的問題。
無論是陽謀還是陰謀,這場風波的最大受害者似乎并不是中國男足或者比亞迪。真正受到影響的可能是那些亟需贊助費用支持的國字號球隊和有潛力的年輕球員。令人無語的是在這場風波中似乎沒有真正的既得利益者。
那么為何車企還會積極踐行體育營銷呢?以比亞迪為例其在體育營銷方面走得遠且見成效。去年比亞迪贊助了歐洲杯和美洲杯等全球頂級賽事成為了上鏡率極高的汽車品牌;今年又成為泰國足球聯賽和國家隊的主贊助商以及國際米蘭的合作伙伴。這樣的力度和頻次不僅提升了品牌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還對其出海業務起到了明顯的助推作用。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海外銷量已突破47萬輛同比增幅超過130%。雖然不能簡單地將海外銷量的增長歸功于體育營銷但體育營銷的作用不容忽視。
總之這次未官宣的贊助風波對于比亞迪和其他汽車品牌而言是一次思考如何在復雜的輿論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認真審視和及時調整品牌推廣策略的重要課題。對于我們這些旁觀者來說也是一次思考如何看待企業社會責任、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公共利益的機會。希望在未來我們能看到一個更加理性、健康的輿論環境和一個更加繁榮、進步的中國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