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贊蘇超:軟實力展現,足球即健康快樂。
《光明日報》近期對當前火爆全網的“蘇超”賽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點評。
該媒體指出,“蘇超”之所以能夠迅速走紅,其直接原因在于其比賽的精彩紛呈。各隊伍之間的對抗激烈,沒有假球的存在,每支隊伍都秉持著“世仇”般的競爭意識,使得比賽懸念和話題齊飛。例如,南通隊與南京隊之間的“南哥”之爭保持了持久的懸念,而宿遷隊與徐州隊的“楚漢相爭”更是將比賽的緊張感推向了高潮。在“蘇南德比”中,太湖三城雖然集體失利,但常州隊從“巾州”到“l州”的輸球,更是成為了網友熱議的話題,被指“留給常州的筆畫不多了”。
江蘇省體育局副局長劉彤認為,“蘇超”作為江蘇首個以“全民參與+城市榮譽”為理念的賽事,打破了職業聯賽的高門檻,為大眾與足球的親近搭建了橋梁。這一賽事的舉辦,填補了該類賽事的空白,以“散裝江蘇,互相不服”的打擂意識激發了這片傳統足球熱土的豪情。同時,“蘇超”也以“全民足球”的名義為中國足球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從低谷中逐漸崛起,難以不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2021年江蘇蘇寧“奪冠即解散”后,“蘇超”的出現為球迷們帶來了一種別樣的情感寄托。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幫助許多“死忠粉”與自己和解,這種深沉而隱秘的情結在足球圈層中獲得了廣泛的共鳴。而“梗文化”的加持,更是對“蘇超”的網絡傳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各種與比賽相關的梗和地方特產的結合,讓球迷們在玩梗的過程中達到了新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蘇超”不僅僅是一場足球的盛宴。它更是文體旅融合發展的新平臺,是城市形象和文化軟實力展示的舞臺。在江蘇省內,各市以“散是滿天星,聚成蘇大強”的精神面貌展示著各自的實力和自信。而“蘇超”正是這一精神的生動體現。
對于其他省份而言,“蘇超”不僅展示了如何扎實發展足球的探索過程,更向世人展示了以足球為媒介全方位增強發展動能、提升人民幸福指數的更多可能。盡管“蘇超”作為“一年級生”在賽制和觀賽模式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無疑它已經成為“村超”之后社會足球或民間足球新的代言方式和活力增長點。這一牽動集體興致和信心的公共生活議題,注定將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火熱發展。